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 网站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敦煌研究院张先堂研究员做客集贤讲堂

发布时间:2024-12-06点击量:

(通讯员:朱琳)12月4日上午,庆祝历史学科创建八十周年系列学术讲座暨集贤讲堂第421讲在长安校区文汇楼A段409会议室举行。应学院邀请,敦煌研究院张先堂研究员应邀来访威尼斯官网并作了题为“千年石窟,造作相仍—古代敦煌石窟持续千年的重修活动”的学术报告。威尼斯官网中国古代史方向研究生参与了本次活动。讲座由李宗俊教授主持。

讲座伊始,张先堂研究员首先展示了现藏于敦煌研究院的《李克让莫高窟佛龛碑》的图像资料,碑文中不仅记载了敦煌莫高窟的营造者和相关历史时间,其中的“造作相仍”更体现出自前秦建元二年建造以来,莫高窟的营造一直在持续,并且从中唐到民国时期已经持续了一千余年。张先堂研究员从古代佛教石窟营救的概念、古代佛教石窟重修活动的研究价值和研究方法等五个方面展开了讲述,并带着问题意识讨论了“中国古代多层建筑层级一般为奇数,北大像在武周时期为何创建为偶数四层?”和“乐山大佛在建成时就是露天的吗?”两大问题。

在古代佛教石窟营造的有关基本概念中,张先堂研究员解释了创建和重修在古代石窟营造活动中的内涵,强调研究敦煌石窟,既要重视其创建活动,也要重视其重修活动。关于古代佛教石窟重修活动的研究价值,张先堂研究员认为可从多个历史视角加以研究,具有佛教史、艺术史、文化史等多种学术价值。在研究方法上,张先堂研究员结合自身经历提出图文互证、多学科交叉等多种研究方法综合运用,他参与研究的敦煌205窟,借助多光谱摄影技术处理图片、识读石窟题记文字,首次解读出第205窟西壁的一条古藏文题记,考证其为九世纪上半叶的一篇反映佛教造像功德活动的古藏文祈愿文,并考证它就是第205窟中心坲坛中唐补造二身天王塑像而写的发愿文。

关于莫高窟北大像在武周时期创建为偶数四层,通过联系北大像创建时的历史背景和长安城的大雁塔在武周时期也曾改建成偶数十层的佐证,张先堂研究员指出这体现了武则天当政时期颠覆传统和别开生面的“武周革命”意识。关于乐山大佛在建成时是否为露天,张先堂研究员从晚唐诗句“像阁与山齐,何人致石梯”及宋代记述“为楼十三层,至头面以及其足”等文献资料中进行分析,认为乐山大佛建成时是有覆盖保护佛像的楼阁的。

在交流环节,与会师生与张先堂研究员围绕“在重修敦煌石窟的朝代中,为什么唐朝是敦煌石窟重修艺术的高峰”“敦煌石窟在初唐壁画中所展现出教俗大讨论”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

最后,李宗俊教授对整场报告进行了总结,并代表全场师生对张先堂研究员的到来以及精彩报告表示诚挚谢意,本次讲座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