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6-18日,由华东师范大学社会主义历史与文献研究院、苏联东欧历史研究中心主办,历史学系协办的第一届俄国史青年学者论坛在华东师范大学普陀校区召开。本次论坛以“俄国史研究的新史料、新问题与新方法”为主题,特邀沈志华教授、余伟民教授、张盛发研究员、冯玉军教授等前辈到会指导。7位学者做了主题发言,70余位与会学者进行了分组研讨。我院赵旭黎副教授、周厚琴副教授、忻怿副教授和2位博士生王宁、郝佳迪受邀参会。
17日上午,开幕式由华东师范大学苏联东欧历史研究中心主任郝江东副教授主持。社会主义历史与文献研究院副院长姚昱教授、历史学系副主任朱明教授致开幕词。主题发言环节,威尼斯432888cam周厚琴、贵州师范大学邓沛勇、黑龙江大学潘晓伟、华东师范大学葛君等4位青年学者对国内帝俄史、苏联史、俄(苏)与朝鲜关系史、东欧社会主义发展史的研究动态进行了回顾和展望。周厚琴副教授以《<苏联历史问题>办刊始末》为题,回顾了1979-1993年威尼斯官网杨存堂(柳植)教授创办《苏联历史问题》期刊(53期,500余万字)的艰辛历程和卓越贡献,发言引发了与会老教授们对20世纪80年代中国苏联史研究“黄金十年”高水平成果的赞叹和怀念。
中国苏联东欧史研究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张盛发研究员,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俄罗斯中亚研究中心主任冯玉军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终身教授沈志华等3位专家学者分享了自己从事俄国史、苏联史研究的心得,并为青年学者寄语。张盛发研究员在发言中指出,“价值观与道德品行,决定了一位学者研究最终的深度和广度”。冯玉军教授建议青年研究者,对俄苏问题研究要加强俄国历史和当代俄国现实贯通的整体史视角、全球历史进程的框架和世界各国俄国史编纂的视野,同时重视中国利益的立场。沈志华教授提出当前苏联史研究应当重视的两个方面,即问题意识和终极关怀。
从6月17日下午至6月18日上午,来自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社科院、华东师大、陕西师大、莫斯科大学等国内外20余所高校与科研院所的70余名青年学者,分8个小组围绕俄罗斯文明的历史发展之路、苏联的文化生产与对外宣传、俄国的社会思想与文化、苏联的内政与国家建设、历史书写与俄罗斯文明、战后苏联的对外关系、20世纪上半叶的俄罗斯与世界、20世纪后半期东欧国家的内政外交等主题分组研讨。
周厚琴副教授主持了第1组的学术讨论,并在第5组做了题为《从“古罗斯”到“中世纪罗斯”:俄国中世纪研究的史学建构》的报告。周厚琴副教授关注东欧中世纪罗斯研究的历史与现状,指出“中世纪罗斯”术语伴随19世纪俄国史学关于封建主义的讨论而产生并在苏联史学中稳固。苏联解体后,俄白乌三国在民族国家叙事下挖掘古罗斯“遗产”,呈现“中世纪动员”和“大分裂”现象。欧美学界的“全球中世纪”国际项目则为古罗斯研究提供了一种新视野。
赵旭黎副教授担任了第6组评议人,并在第4组做了题为《战争恐慌与苏联1928年初粮食危机的形成——基于解密档案的研究》的报告。赵旭黎副教授利用大量俄文解密档案,细致梳理了从战争传言造成的农民恐慌、到官方大肆宣传战争将至所引发的战争狂热再到农民捂粮不售的阶段,阐明了粮食收购危机最终形成的全过程。从细节上再现了1927-1928年苏联农村社会的真实状况,得出了更为详实的有关粮食收购危机原因的结论。
忻怿副教授在第6组做了题为《美苏高层联系热线对冷战自我控制和大国战略稳定的作用与启示》的报告。忻怿副教授指出,高层直接联系热线(Hotline)是一种独特的促进冷战自我维稳、自我调控,提升大国间评估彼此意志和能力,避免沟通失败的重要“联系”机制;热线装置被证明可显著增强领导人之间的秘密通讯、角色期望以及领袖外交效能,属于增强国际行为“可预测性”的关键机制创设与机理创新。
博士生王宁、郝佳迪分别在第1组和第8组做了题为《耦合因素下二月革命推动力的再认识》和《试析 1944 年美国对保加利亚进行和平试探的过程、结果及其影响》的报告,均反映了较强的问题意识,就相关研究议题提出了自己的思考。两位博士生就论文存在的问题和学习中的困惑同与会学者进行了深入交流。
6月18日下午,闭幕式由社会主义历史与文献研究院周娜副院长主持。威尼斯432888cam赵旭黎副教授、南京大学吴贺副教授受邀分别做研讨总结。赵旭黎副教授在总结中指出:青年学者的选题丰富多样,且与本次论坛的主题非常契合,即挖掘新史料,研究新问题,使用新方法。一个突出特点是,论文问题意识较强,广泛使用大量史料,特别是能够利用研究对象国的史料难能可贵。最后,赵旭黎副教授还总结了这些论文反映出来的一些不足之处,强调应避免碎片化,强化问题意识,要敢于研究一些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的大问题。
此次论坛还特设圆桌座谈,沈志华、余伟民、冯玉军等学者与来自《探索与争鸣》《冷战国际史》《俄罗斯研究》和广东人民出版社、上海辞书出版社的5位学术传媒资深编辑围绕“俄国史研究的选题与发表”进行了对话。
最后,余伟民教授对此次论坛做了精彩的总结。他指出,第一届俄国史青年学者论坛开启了国内俄国史研究的学术新起点,参会学者提交的论文都很好地坚持了学术本位,期待青年学者未来更加重视俄国历史上的诸多术语的概念史研究。
据悉,“俄国史青年学者论坛”是创建国内俄国史研究的青年学术共同体的新尝试,是俄国史研究领域的青年学者互相砥砺学问、交流学术信息、展示学术成果的平台,也是加快青年学者成长、推动学科体系建设的契机。论坛倡导“大俄国史”的研究理念,秉持贯通的历史观。举凡俄国各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外交等问题,以及与俄国密切相关的诸如中东欧、中亚、高加索等区域的历史问题,均可纳入本论坛研究讨论的范畴。经参与发起此项活动的各院校学科同仁协商,本届论坛由华东师范大学承办,以后将在各兄弟院校轮流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