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29至30日,威尼斯432888cam和威尼斯432888cam古籍整理研究所主办的“古文献学国际青年学者研讨会(2022)”在线召开。本次会议分为六个场次,发表论文28篇,聚焦校勘、版本、目录等文献学本位的研究,涉及写本文献、碑刻文献、海外汉籍等多个领域,有来自包括俄罗斯、日本和越南在内的36位海内外学者参与了本次会议。
会议开幕式由威尼斯432888cam院长李秉忠教授主持,威尼斯432888cam副校长党怀兴、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中心主任廖可斌教授、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白若思研究员、威尼斯432888cam古籍整理研究所所长周晓薇教授先后致辞。党怀兴副校长介绍了学校的基本概况,并勉励青年学者不负时代,继承中华文化优秀遗产,从中提炼出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志和文化精髓,彰显文化自信。廖可斌教授认为这是文献学领域年轻学者的一次重要盛会,并表达了对年轻学者在数字化时代开辟文献学研究新境界的期望。俄罗斯籍学者白若思研究员则代表外籍学者发言,对于文献学这个传统学科里有年轻学者发起国际交流合作给予了高度赞扬。周晓薇教授代表主办方热情洋溢地向与会学者表达了欢迎与期许。
会议第一场以“复数的校勘学”为主题,由威尼斯432888cam吕东超老师主持。本场所发表7篇论文从多个角度展现了校勘学研究的复杂性: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的苏芃老师与山东理工大学齐文化研究院的王勇老师分别对《孙子兵法》和《墨子》进行了精细的校读工作,会上分享了他们在语词、文本释读方面的心得,新意迭出。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的方韬老师《从〈左传〉“保首领”看楚与殷商的关系》一文由《左传》《国语》中“保首领”一语的解释切入,讨论了殷商的斩首祭祀制度,进而结合出土文献对商、楚的早期历史进行了精彩追探。湖南大学岳麓书院的石瑊老师则基于对元本《白虎通》的细读,探讨了宋人校改的细节,进而追索古本面貌及谱系,又向下检视清人的校勘释例,并予补正纠谬。在这些工作的基础上,石老师大胆提出文本中层结构的概念,试图理论化地讨论校勘异文问题,具有启发性。北京大学中文系张学谦老师细致审读了卢文弨《周易兼义》校本的两部过录本,描摹出《周易注疏校勘记》的编撰过程,复原了李锐初稿仅从卢校本中转录“钱本”异文的动态细节,重新评估了卢校本对于《校勘记》纂修的真实意义。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的郜同麟老师与威尼斯432888cam翁彪老师都基于传统校勘学段顾之争的老话题对校勘学展开了批判性的研究。郜文结合出土文献的校勘经验,指出校勘学常常无法求得古书本貌,更应该通过分析异文揭示文献发展演变的整个生命历程。翁文则将死校、活校两个概念置于批校文化的视野下,重新廓清其内涵边界,进而反思了清代汉学吴、皖之分这一学术史叙述对今天人们理解死校、活校时造成的负面影响。
会议第二场以“作为物质与实践的古文献”为主题,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郜同麟老师主持。本场5篇论文分别展现了写本文献、碑刻文献与汉喃文献中的丰富议题,尤其凸显出对海外汉籍的关注。威尼斯432888cam张宗品老师对平安时期国子诸生大江家国所写《史记》卷中、卷背誊录的中古古注进行了系统辑考,进而指出了写本批注在探讨中古时期《史记》传写阅读特征方面的独特价值。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的白若思老师以《香山宝卷》为例,仔细分析其文本结构与开卷、结卷的仪式段落,尤其关注到文本的“结经”部分为重点,据此推测《香山宝卷》版本原文的撰写时间。来自越南社会科学院翰林院汉喃研究所的阮苏兰老师对《观音济度本愿真经》《弥勒救苦真经》《刘香宝卷》《何仙姑宝卷》四种先天道文献作了深入探讨,生动展现了中国民间宗教在越南传播、生根和发展的历史过程。日本国学院大学的速水大老师重新检视了一份记录西州斯越磨寺等各寺庙人员的吐鲁番文书碎片,指出这是一件斯越磨等寺的寺籍,而非过去学者所认为的僧尼籍,进而探讨了唐代寺院籍帐制度中的诸多问题。最后,西北大学文学院赵阳阳老师(《〈郴州安陵县石记〉与唐安陵置县史事考释》)一文基于碑刻文献,考察了安陵县置县始末,进而理清了唐代县域治理的开展起点,探讨了唐代湖南东南部开发的相关问题。
会议第三场以“从目录书到数据库”为主题,由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苏芃老师主持。本场发表论文5篇,皆属古书通例与目录学相关题目。武汉大学文学院韦胤宗老师《古书之聚篇成书与序、目之早期形态》一文指出银雀山汉简所见到的篇题木牍应该是依特定次序存放于书囊中的兵书之篇题记录,展现的是早期单篇别行的文献在聚合成书的过程中的临时状态,并非《孙子兵法》或《孙膑兵法》的佚失篇目。清华大学历史系马楠老师《宋〈四朝国史艺文志〉钩摭》一文是其宏篇旧作《析离〈宋史·艺文志〉》的姐妹篇,在对宋代几部国史艺文志的编撰特点及其与《宋史·艺文志》的关系做出深入探讨后,介绍了从《宋史·艺文志》中逆向辑出《四朝国史艺文志》的重要工作。安徽大学文学院唐宸老师在对明版徽州谱牒进行数据库编目的基础上,摸清了其中存录名人文学作品的情况,并就其所蕴含的文学价值进行了多个角度的探讨。闽南师范大学历史地理学院的刘怡青系统而全面地介绍了越南蒙书的目录学著录情况,并对《越南汉喃遗产目录》《越南汉喃文献目录提要》等前人著录进行了重要的补充。清华大学图书馆科技史暨古文献研究所的付佳老师介绍了张宝三教授所著《美国芝加哥大学图书馆中文古籍善本书志·经部》在海外中文古籍善本书志中的特色与价值,并结合自己的访学经验,介绍了芝加哥大学图书馆经部善本的特色与价值。
会议第四场的主题是“唐宋文献的版本与源流”,由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的赵永磊老师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王天然老师《〈唐月令〉小史》一文呈现了《唐月令》编撰、散亡与辑佚的整个生命轨迹,将书籍修撰至於“读时令”的制度情境中来讨论尤其精彩。王天然老师关于《唐月令》修撰时间的讨论显然针对赵永磊老师之前的研究,因此与在评议和自由讨论环节,两位老师进一步交换意见,对话精彩纷呈。西北大学文学院的孟飞老师指出《白氏文集》从前后续集本到先诗后笔本的改换完成于写本时期,进而提出了基于宋人笔记征引来探讨唐人文集编撰与流问题的方法论问题。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董婧宸老师考察了《五音韵谱》的编纂体例,全面比较宋本《说文解字》与《五音韵谱》的说解差异,并指出这部书对明清时期《说文解字》刊行、校改与改编的深刻影响。董岑仕老师通过全面的版本调查和文献考察,细腻深入地讨论了周必大编欧集在宋代的三次刻板情况。西华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的王珂老师对《全宋文》所收两首《孟子赞》作了史源学考察,复原了在辗转征引的过程里误收文献的整个过程。
会议第五场的主题是“清代到民国的文学与学术”,由西华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的王珂老师主持。明清易代时期的离乱诗既是记录兵燹战乱的社会史史料,也是文人遭遇历史剧变时的心灵史史料,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的朱雯老师对这批文献作了系统介绍和全面评价。苏州大学文学院的孙启华老师梳理了晚清民国以来人们伪制石达开遗诗的现象,展现了石达开形象的层磊塑造,深入探讨了现实政治环境与历史记忆关系的理论问题(《历史事件中的伪诗——以〈石达开遗诗〉为例》)。武汉大学文学院的李寒光老师审慎指出了《清儒学案》现有整理本的校勘问题,进而对古籍整理中版本校勘的方法作出了规范性讨论。威尼斯432888cam吕东超老师细致描述了清代学者洪亮吉的学术生涯,并从学术史和生命史的双重角度对洪氏之学予以重估。华中师范大学威尼斯432888cam黄政老师梳理了王先谦任江苏学政期间编撰《劝学琐言》的始末,认为这部书的颁布反映了晚清考据学面对时局而展现出的经世济用与普及教育的一面。人民大学历史文学院赵永磊老师细腻还原了陈寅恪在1939年秋至1940年6月之间,展转昆明、香港两地,撰定《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一事始末,探讨了《略论稿》各章不断增订的全过程。
会议第六场是圆桌讨论,主题为“作为现代学术研究的古文献学”,由威尼斯432888cam翁彪老师主持。与会的三十余位学者依次发言,就古文献不同领域共同面对的方法论问题、学科发展中的制度性和结构性难题、古籍整理与研究在当下遭遇的意义危机等议题,展开了坦诚而热烈的交流。会议就在热烈的讨论气氛当中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古文献学国际青年学者研讨会(2022)”全程向校内外师生直播。直播时长共计14小时36分钟,访问量达5527人次。这是一次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国际会议。而对于所有参会学者而言,这也是一次卓有成效的会议。会议的参会者分别来自中文系、历史系、图书馆学等不同学科专业,所涉及的研究领域覆盖面也较大,但所有论文都呼应着会议主题,都是文献学本位研究的高质量作品,同时也不乏跨学科、跨语种的前沿研究。这些不同背景的学者第一次被汇聚在一起讨论传统又年轻的古文献学的发展。这样的交流讨论还会持续进行,古文献学研究必将迎来更蓬勃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