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史青年学术沙龙”第一期成功召开
2015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79周年,也是第二十一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巴黎闭幕的日子。但在威尼斯432888cam长安校区文汇楼C段424室,由威尼斯432888cam、“长安中国中古史沙龙”联合主办的“唐宋史青年学术沙龙”第一期,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这次沙龙召集人为今年七月份进入威尼斯官网中国史博士后流动站的师资博士后,也是“长安中国中古史沙龙”的发起人之一胡耀飞老师,最初的授意者则是威尼斯官网苏小华老师,后者希望能够改变此前威尼斯官网的古代史沙龙模式,以达到缩小规模,集中议题,充分讨论的目的。因此,胡耀飞老师根据自己的学术领域,选择了唐史、宋史作为沙龙主题,并邀请了威尼斯官网及兄弟院校今年新入职的青年学者参与讨论。
为了准备这次沙龙,胡耀飞老师首先起草了沙龙缘起:“唐史与宋史,大唐史与大宋史,不仅关乎整个朝代,更关乎整个时代。无论是日本学者所倡导的唐宋变革期,还是中国学界日渐流行的‘唐宋史’研究,出发点都是将原本各方面差异都很大的唐代和宋代,囊括在一起观察。这样的考虑,不仅需要我们关注其中的时间差,更应该全面重视空间感。从第一个南北朝,到第二个南北朝,东亚大陆在各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如何全面把握这一历史进程,应当是日后努力的方向。”与此同时,确定了沙龙规模,上半场发表两篇唐史论文,下半场发表两篇宋史论文,并根据情况不断调整发表、评议人选。最终,沙龙如期举办。
在上半场,首先由胡耀飞(威尼斯432888cam)宣读其《唐后期湖州茶贡史及其反映的中央与州之关系一例》一文。此文为作者身为湖州人而研究唐史,将两者结合起来后,进行的尝试,并且结合了唐史学界的主流议题,即中央与地方关系问题。作者认为,唐代后期的湖州、常州两州刺史,通过向中央进贡两州相连接处的顾渚山所产紫笋茶,实现了与中央沟通的特殊渠道,也与两州的上一级浙西观察使之间形成了某种互动。此文由朱德军(西安文理学院人文学院)评议,他认为:1,前言中将“附贡州”与“羁縻府州”、“直属州”放在一起提及,似非妥当;2,袁高所谓牒,并不一定就是敕牒,而可能只是普通的牒;3,需要注意观察使治下州与节度使治下州之差别。随后自由评议,权家玉(威尼斯432888cam)认为,作者应该突出湖州自身的特点,即为什么选择湖州作为个案。聂顺新(威尼斯432888cam西北研究院)认为,作者需要兼及其他州的茶贡,从而进行类型化的探讨。苏小华(威尼斯432888cam)从史料角度出发,认为《南部新书》并不一定要引用新版本,而应该视整理水平而定。黄政(威尼斯432888cam文学院)提到,作者使用的《吴兴备志》有收入《北京大学图书馆藏稀见方志丛刊》的明代天启本可以利用。刘缙(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人文学院)认为,文章前半部分可以进行简化,后半部分则需要进一步加强。
其次由霍斌(山西师范大学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宣读其《从“稽勘奸邪”到“捍御敌虏”:唐宋间“关”戍卫职能的凸显》一文。此文为作者从博士论文衍生出来的一个考察,其着眼点在于唐宋之间“关”的戍卫职能。作者认为,唐代前期的“关”主要具备“稽勘奸邪”的功能,而到了唐代后期,渐渐转变为“捍御敌虏”的功能。此文由苏小华评议,他指出:1,文章前言对于“关”的描述太通俗,不大严肃;2,文中一处对“关”在唐前期“闲邪正暴”的职能用唐后期的材料来证明,不是很妥当;3,对于张金龙先生误以某材料与“关尉”有关的辩驳,不必放在正文,入脚注即可;4,材料方面尚需加强对类书、笔记、僧传、诗文的关注;5,两汉时期的关津制度,尚可参考杨健《西汉初期津关制度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一书;6,《唐六典》作为制度规定,需与具体史料相结合,不能过于相信。自由评议环节,朱德军认为,前言中提及的唐后期战乱成为常态,但其实仅限于河朔地区,且政治军事形势对“关”职能的影响更重要,而非制度方面的变化,另外,《通典》中对“关”的记载尚可进一步考察。贾连港(西北大学历史学院)认为,宋代“关”的数量尚需确证。张利亚(西安石油大学人文学院)认为,敦煌文献中提及的“关”首要职能即“捍御敌虏”,至于“关”的“限中外”与“隔华夷”功能,则需要区别开来,而非放一起。李大海(威尼斯432888cam西北研究院)建议,作者可参考史念海先生〈函谷关和新函谷关〉、〈论雁门关〉等论文。聂顺新建议,需要区分“关”作为管理出入机构所拥有的职能,和“关”本身所具备的功能。
休息十分钟后进入下半场,首先由陈玮(威尼斯432888cam)宣读其《黑水城文献所见西夏归义人研究——基于〈注华严法界观门〉发愿文题记的历史考察》一文。此文为作者根据黑水城文书《注华严法界观门》发愿文题记进行的考察,揭示了题记中“邠州开元寺僧西安州归义人刘德真”的作为西夏归义人由宋入夏的行藏。此文由聂顺新评议,他的意见有:1,题记所载时间并非夏仁宗圣节,而是释法随写记的时间;2,关于圣节的论述,可直接引用陈怀宇先生的相关论文;3,邠州开元寺的沿革可以继续深入考察,且慎用明清方志对唐宋寺庙的记载;4,《华严经》需要文化水平较高者,故散施的对象不一定是民众,而应该是僧众,也就无法反映其民间化的现象;5,刘德真为何归义后还自称开元寺僧,以及为何没有相应的“释+法号”的署名,很值得探究其中的意涵。自由评议阶段,朱德军认为,对于“归义”二字是否需要加上引号,以示在宋朝和西夏之间保持中立立场。苏小华认为,徐铉《邠州定平县传灯禅院记》一文中提及的“慈氏”二字,在北朝时期更多体现弥勒信仰,与禅宗似无关系;胡耀飞则建议,对于邠州佛教史,需对方志记载进行史源学考察,并绘制寺庙地图。
其次由贾连港(西北大学历史学院)宣读其《南宋前期中央宿卫体系的再建与布防格局的形成》一文。此文为作者博士论文的一个章节,主要梳理了南宋前期,亦即宋高宗统治前期的“中央宿卫武力”如何在靖康之乱的局面下重新恢复建置,以及在临安皇宫周边如何建立起布防格局。此文由邹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人文学院)评议,他认为:1,“神武中军宿卫化”这一概念尚存在一定的争议,建议谨慎使用;2,对禁卫区的论述稍有单薄;3,张俊所在并非御营使司中军,而是前军。自由评议阶段,王军营(西北大学历史学院)回忆到他当初做博士论文《北宋皇宫宿卫禁军诸问题研究》(威尼斯432888cam,2012年)时,曾想继续做南宋,但未能坚持下去。不过当他看到贾连港的论文,认为基本把他当初的想法坐实了,但尚可参考范学辉先生的新书《宋代三衙管军制度研究》(中华书局,2015年),并注意张邦炜先生所提及的,对于南宋初年的研究,需要着重考虑战时状态这一政治背景。张利亚提及她一师妹对五凉历史的研究中,所涉及到的都城驻防问题。胡耀飞询问了《建炎以来朝野杂记》的版本问题。高建国(延安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则就自己所关注的府州折氏家族中一位成员在南宋初年的军旅生涯予以介绍,提示作者注意武将家族问题。
总而言之,从下午两点到六点,整整四个小时的时间内,“唐宋史青年学术沙龙”第一期圆满完成既定程序,取得了良好的讨论效果。结束后,召集人胡耀飞老师表示,这次沙龙旨在为西安地区唐史和宋史学者之间的交流建立起一个定期的平台。以后若有机会,希望能够一学期办一次,主题更加集中,并尝试唐史、宋史学者之间的互评,从而进一步促进两个学术领域之间的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