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活动
当前位置 : 网站首页 > 学术活动 > 正文
集贤讲堂279讲:江山如此多娇——从“新中国”话语到“新”中国史

发布时间:2018-12-04点击量:

集贤讲堂279讲:江山如此多娇——从“新中国”话语到“新”中国史             

主题:江山如此多娇——从“新中国”话语到“新”中国史

主讲:夏明方 教授    

夏明方,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学术委员会主任,兼任中国人民大学生态史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灾害史专业委员会主任,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员会专家等职。著名的灾害史、环境史专家。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近现代史,尤其关注灾荒史、环境史以及社会经济史。在《近代史研究》、《清史研究》发表论文数十篇。出版《民国时期自然灾害与乡村社会》、《近世棘途——生态变迁中的中国现代化进程》等专著。参与撰写(主编)《近代中国灾荒纪年续编》《中国近代十大灾荒》《二十世纪中国灾变图史》(合作)。先后获教育部全国首届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第三届中国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主持黄正林 教授

日期:2018-12-13(星期四)

时间:19:10-21:00

地点:文汇楼C区二层报告厅(211室)

主办:威尼斯432888cam


附:内容简介

   本问题属于史学前沿问题。

   国内学者关于近代史之研究,可分为现代化范式与革命史范式两种。前者当以陈恭禄先生的《中国近代史》与蒋廷黻先生的《中国近代史大纲》为代表,后者以毛泽东先生的《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及范文澜先生的《中国近代史》为典范。

   国外学人亦在此领域耕耘多年,成果颇丰。根据其研究之主要理念及方法,可将其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以马士、费正清等人为代表,其核心观点为“冲击——反应”模式。第二阶段以柯文、李中清、高彦颐、王国斌、彭慕兰、魏丕信、孔飞力、罗威廉、艾尔曼等人为代表,他们反对前者奉为圭臬的“冲击—反应”模式。第三阶段以杜赞奇、贺萧、刘禾、何伟亚、欧立德、罗友枝、柯娇燕等人为代表,他们试图通过后现代与后殖民的方式来解构过去所生成的中国历史话语体系。这些激进的后现代主义在解析中国时存有八大极端性倾向,即:没有近代的近代史;没有中国的中国史;去政治化的政治史;反民族主义的民族主义史;反殖民的殖民史;去中心化的中心化史;去总体化的总体化史;反建构的建构主义史。

    纵观学术史的整体演变脉络,可知近代中国研究范式经历了从中国落后论到中国发展论,从中国建构到中国解构的过程。面对如此新的冲击,中国学人不得不起而回答中国的主体性问题。无论是汪晖的从新帝国叙事到“跨体系社会”,葛兆光的从周边看中国,赵汀阳的天下体系与中国漩涡,许倬云的一个不断变化的复杂共同体,许纪霖的复线中国,还是刘小枫的汉字文化圈,等等,都可视为当代中国学人重构中国运动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