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7月14日上午9时,“西部大讲堂•历史学论坛”第五场正式开讲。中国人民大学王子今教授为广大师生作了题为《秦汉时期未成年人的生活》的精彩报告。讲座由威尼斯432888cam院长贾二强教授主持。贾院长首先介绍了王子今教授的研究方向,并对王子今教授的到来致以深深的谢意。
本场讲座王子今教授由浅入深,以小见大,介绍了关于秦汉未成年人生活研究的众多史料和研究现状。一共讲述了七个问题。第一,小学:童蒙教育。王教授以《四民月令》、《东观汉记》等古籍为出发点,表明汉代童蒙教育的进步是当时文化成就的突出内容之一,在中国古代教育史上也有特别值得重视的地位。第二、“圣童”和“神童”。其中包括史料中记载张堪年六岁即为神童和孔融让梨的故事,指出当时社会的神童不只包括高的智商,也包括品德优秀的典范。第三,“项橐”的故事。即《战国策》、《史记》中记载项橐“为孔子师”的事迹。第四,关于秦“小子军”。介绍了学术界大部分所认为的“发年十五以上悉诣长平”这种说法并不始于始皇,而是秦的定制的观点。第五,童年胡亥的恶作剧。王教授用“胡亥少习刻薄之教”的事迹,说明了这是在对秦政的批判中涉及执政者的行政理念教育和行政能力培训,而这种教育培训自少而始,是值得我们重视的。第六,汉代“儿戏”。包括鸠车、竹马、掩雀、戏钱、林熙等幼儿活动。第七,汉代画像砖中所见劳动儿童,大抵有牧童、农耕、为奴、为人驱车等形式。同时也介绍了“宜子孙”意识和“子孙蕃昌”愿望;“生子不举现象”和弃婴现象;“小男”和“小女”们;儿童游艺生活;童蒙教育;儿童健康问题;孤儿的命运;汉代神秘主义信仰体系中的“童男女”;项橐的事迹;童谣及其文化影响;深宫中的童年;青涩性情等方面的具体问题。
王子今教授在讲座中运用了大量史料,不仅包括传世的文献资料,也包括大量的画像砖、简牍、陶瓷器等实物资料,增加了讲座的影响力和说服力。
在听众提问环节,王教授针对大家提出的秦汉儿童游戏中是否有贵族和平民的区别、其研究是否借鉴了西方90年代儿童史研究、秦汉史研究现状、夭折儿童的葬制等问题进行了一一解答。他指出,在儿童游戏中,是存在一定的社会阶级因素的;而关于秦汉未成年人生活的研究也受到了台湾和西方一些学者的影响;秦汉史研究的学者开始重视新出土的简牍资料的整理和使用,其研究主力已由国家文物局、考古文物部转为各大高校,高校研究队伍正在兴起;秦汉时期,平民儿童的葬制一般仍以瓮棺葬为主。最后,对“高陵”这一当前的热点话题,王教授也和贾院长进行了探讨和交流,王教授认为,高陵为曹操墓,这一点基本问题不大,但目前在学术界仍有一些争议。
报告结束后,贾二强院长进行了精彩的点评,他指出:第一,王子今教授研究方法非常可贵。第二,报告非常贴切,尤其是针对师范院校的学生。第三,王教授的报告对我们很有启发性。
整场报告进行了两个半小时,全体学员和广大师生受益匪浅。王子今教授在演讲中论点详实,有理有据,亲切自然,娓娓道来。
讲座在大家热烈的掌声中宣告结束。
(撰稿:王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