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尼斯432888cam研究生会“日新论坛”取得开门红
由汤恩佳孔教儒学基金资助的系列学术讲座——“中和论坛”第八讲取得圆满成功,此次讲座由陕西师大宗教中心与威尼斯432888cam研究生会“日新论坛”联合举办,这也是“日新论坛”在探索中迈出开创性的第一步,此举必将会极大拓宽学生的学术研讨视野,大大提升学生的学术研讨水平,并有利于学校学术研究氛围的培养。2009年9月18日下午3:00,应学校宗教中心儒学—儒教研究所所长、威尼斯432888cam韩星教授的邀请,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员吕妙芬女士在长安校区文津楼509教室做了题为《女人与小人可谈道:杨甲仁的性命之学》的学术讲座,讲座由学校宗教中心主任吕建福教授主持,韩星教授点评。讲座现场座无虚席,连教室过道都挤满同学。
首先,我校宗教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吕建福教授对吕妙芬女士进行了介绍。吕妙芬,台湾大学中国古典文学学士、文学硕士,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历史博士。现任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员,2003—2004年哈佛燕京学社访问学者,曾兼任东亚文明中心兼任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明清学术思想史。出版《阳明学士人社群──历史、思想与实践》,《胡居仁与陈献章》等专著。
吕妙芬女士在简要介绍了儒学自先秦至元朝的发展演变历程后,重点讲述了明代儒学的发展概况,提出她今天演讲的主题有二:一是儒学的庶民化,二是性别问题。她讲这一时期儒学的发展面临新的挑战与转型,具有明显的民间化、世俗化、宗教化倾向。明代以阳明及其后学主要采取讲会和办书院的途径来传播陆王心性之学,通过讲学追求明明德于天下,教化百姓,以达救世的人生理想,这些儒者的救世热忱很象佛教中的菩萨普渡众生。这一历史时期的女性社会地位仍然比较低微,女子在性命修养的求道过程中仍然受到不公平的待遇,男子还是以妇德母教要求妇女,男子读书出仕,以实现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目标,实际上把更大的负担落在妇女肩上。女子无缘于政治,在家完成的角色主要是贤妻良母,“母以子贵,妇以夫贵”似乎成为妇女价值得以实现的唯一模式。但是,就在这样的绝对男权的时代也出现了个别女子求道、得道的特例,罗汝芳的母亲、王畿和沈庞的妻子算是例外,从一些资料当中多少可以看出她们以佛教为基础有限参与儒家性命修炼的情形。
在此基础上,吕女士通过挖掘民间流传的资料,讲述了杨甲仁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在民间的学道、求道以及夫妻双修的过程,从中折射出来晚明儒学发展过程中的微妙变化。杨甲仁,清初四川儒士,留有《愧蓭遗集》,记录他的生平和活动。杨甲仁在求道过程中最佩服的三人为:刘丽虚、杨洪才、李二曲,其中刘丽虚对其影响最大。杨甲仁的妻子在与杨甲仁朝夕相处,共同修炼过程中逐渐悟道,得见本体。杨甲仁对女性性命修炼予以肯定,认为男女应分工,但道不分男女,女人也可以学道、悟道,达到心体与道体的统一。杨甲仁与其妻成为道侣的故事在理学史上留下美谈。杨甲仁还突破封建等级观念的藩篱,以道学教化仆人,将仆人之名取为良知、良能、性善和长寿等,教育他们“身体是人之仆,心不能成人之仆”。吕女士最后说,尽管杨甲仁在哲学史、思想史上并没有太多的创意,在思想上是对泰州学派的继承,但透过杨甲仁向他的妻子和仆人传道的过程我们可以隐约看到晚明泰州学派性命修炼和社会实践的变化趋向。
报告结束后,吕女士与参加报告会的同学进行了互动交流,同学们纷纷起立,提出了许多有思想深度,有学术水平问题。如“明代书院讲学对现代教育的启示是什么?”和“杨甲仁‘学以致用’思想在当今的意义是什么?”等等,吕女士都一一作了解答。
最后,韩星教授对讲座进行了总结和概括。他指出明代儒学在理学走向衰落之时出现了一些转型,对当今有重要的意义。儒学精神逐渐向民间转移,在教育方面主要民间讲学和书院的兴起,这与明代专制以及程朱理学官学化有很大的关系。儒学的民间化的重要意义在于精英对百姓的教化。与汉代主要是官吏对百姓的政治教化相比,明代儒者对百姓的教化模式更具有社会意义。明代儒学的宗教化是礼教通过知识分子渗入到社会底层,同时儒、释、道的三教融合。民间化、世俗化和宗教化的明代儒学总体趋势是社会化越来越强,因此杨甲仁的个案就具有普遍性。当代中国儒学发展呈现出多元化趋势,社会发展空间也越来越大,这就需要更多学者不能仅仅做书斋的学问,要关注社会,有更大的社会责任感,以儒学资源更好地为社会的文明和进步做出贡献。韩教授也希望大学生、研究生要更多地关注社会,参与社会实践,同时多读传统优秀经典,有机会能够以自己的所学服务民众、奉献社会。
通讯员:靳晓东 电话:15802953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