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相关学院:
为贯彻落实国家师范生公费教育政策及教育部关于加强师范生教育实践的意见,进一步提升师范生从教实践能力,搭建师范生交流的平台,促进师范生教师专业能力发展,做好各类相关比赛的校内选拔工作,学校决定举办“第十届公费师范生教育教学能力大赛”。现将具体事项通知如下:
一、大赛宗旨
以赛促学、以赛促练,以赛促教、以赛促训,提升师范生教育教学能力
二、参赛对象
2016级全体公费师范生
三、大赛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党怀兴
成 员:胡卫平 何聚厚 白 浩 龙宝新 苏仲乐 周红军
刘全国 王成会 焦 桓 闫亚平 严 艳 郭艳利
刘力波 马 苗 万炳军 窦项东 王拥军 李铁绳
秘 书:原 静 李 骏
职 责:全面领导和组织比赛工作。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教师教育办公室。
四、比赛赛制
大赛分为初赛、复赛、决赛三个阶段。
1. 初赛由各有关学院组织,2016级公费师范生全员参与。学院成立师范生教育教学能力大赛工作领导小组,选派相关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教育教学实践能力训练,组织初赛。学校按照2016级师范生人数、班级数量及其他综合因素,确定各相关学院参加复赛的名额(具体见附件1),学院每个班级至少推荐一位选手参加校级复赛。
2. 复赛和决赛由学校统一组织。复赛5月下旬举办,决赛6月初举办。复赛按学科组织,设一等奖30名、二等奖30名、优秀奖若干,一等奖获得者进入决赛环节。决赛分理科、文科、术科三组进行,设特等奖10名,其余为一等奖。
五、比赛环节
(一)复赛按学科组织,由教学设计、即兴演讲、模拟授课和现场回答评委提问四个环节组成。
1. 教学设计。要求参赛选手在预赛前从各学科现行高中教科书高一年级(学前教育除外)中自由选取某一章节题目,进行10分钟教学设计及课件的制作,并在赛前提交教学设计和课件的纸质版及电子版。
2. 即兴演讲。选手在赛前3分钟从即兴演讲题库中随机抽取一个题目进行5分钟准备,之后进入比赛教室宣读题目并进行3分钟演讲。
3. 模拟授课。选手根据赛前提交的教学设计内容进行10分钟的课堂教学(术科组每位参赛选手课堂理论课讲授10分钟,自定场地技能课授课15分钟)。模拟授课时,由选手自带本专业学生作为听课学生,参赛选手可以与其进行教学互动。
4. 现场回答评委提问。评委针对选手教学设计、即兴演讲和模拟授课环节进行提问,参赛选手现场进行回答,时间为2分钟(不包括评委提问时间)。
(二)决赛分文科、理科、术科三组进行,由教学设计、即兴演讲、模拟授课、说课和现场回答评委提问五个环节组成。
1. 教学设计。要求参赛选手在决赛当天从各学科现行高中教科书中抽取某一章节的题目,进行10分钟教学设计及课件的制作,准备时间为2小时。
2. 即兴演讲。选手在赛前3分钟从即兴演讲题库中随机抽取一个题目进行5分钟准备,之后进入比赛教室宣读题目并进行3分钟演讲。
3. 模拟授课。选手根据赛前提交的教学设计内容进行10分钟的课堂教学。模拟授课时,主办方提供大一学生作为观众,选手可与之互动。
4. 说课。选手针对模拟授课环节的内容进行5分钟的说课。
5. 现场回答评委提问。评委针对选手教学设计、即兴演讲、模拟授课和说课环节进行提问,参赛选手现场进行回答,时间为2分钟(不包括评委提问时间)。
六、时间安排
4月12日前,各学院将初赛工作的组织方案及时间安排报送教师教育办公室(长安校区校务楼410室)备案,学校将对学院的初赛工作进行抽查。
5月8日前,各学院按名额要求向教师教育办公室提交复赛选手报名表(附件2),纸质版加盖学院公章,电子版发送至邮箱jsjy@snnu.edu.cn,逾期视为放弃比赛资格。
5月20日前,各学院提交复赛选手模拟授课环节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课件(教学设计统一用PDF格式,A4纸双面打印,左侧装订,一式8份),要求将教学设计和课件的电子版文件打包压缩,以“学院+姓名”的方式命名后发送至邮箱jsjy@snnu.edu.cn。
5月下旬,学校组织复赛。
6月初,学校举行决赛。
七、表彰奖励
初赛阶段由各有关学院对工作突出的指导教师和成绩优秀的学生进行表彰奖励。
复赛和决赛阶段由学校对获奖选手进行表彰奖励,具体奖项设置如下:
1.优秀选手奖
特等奖10名,一等奖20名,二等奖30名,优秀奖若干,创新奖3名。
2.优秀指导教师
根据学生获奖及教师指导情况,设置若干优秀指导教师奖。
3.组织奖
学校根据学院预赛组织实施情况及大赛结果等综合因素评选优秀组织奖及优秀管理者。
八、其他事项
1. 复赛时每位参赛选手须自带8位学生,并在教室前两排中间位置就坐。
2. 根据比赛需要,请自备激光翻页笔,穿着有腰带或者有口袋的服装。
3. 参赛选手根据抽号顺序提前10分钟到签到等候。
4. 术科组参赛选手理论课和技能课应为同一授课主题或内容,上午理论课,下午技能课。相关学院与参赛选手请提前安排好自备场地,于5月20日前务必将场地安排情况电子版(见附件3)发送至yuanjing@snnu.edu.cn。
5. 大赛教学设计方案等成果的知识产权归其作者学生本人所有,学校拥有无偿使用权。参赛学生要尊重知识产权,不得借用或抄袭他人作品。凡借用和抄袭他人作品者,一经发现,立即取消比赛资格。
九、联系方式
联系人:原静,联系电话:85310461
附件1:第十届公费师范生教育教学能力大赛复赛参赛名额分配表
附件2:第十届公费师范生教育教学能力大赛复赛选手报名表
附件3:第十届公费师范生教育教学能力大赛术科组技能课自备场地登记表
教师教育办公室
2019年4月3日